6月28日,由广东省教育厅主办、华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承办的2025年度广东省“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本科院校)骨干教师培训班在华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顺利举办。

此次培训班汇聚了来自全省高校的120余名骨干教师,培训内容丰富、紧扣实际,有专题讲座、教学案例分析和经验分享等多个环节,旨在全面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的理论素养和教学能力。

开班仪式由华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刘少萍主持,华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王晓丽教授致辞。她指出:“此次培训对于加强广东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提升教学水平具有重大意义。2025年恰逢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设立20周年,我们应深入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与时代使命,切实推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迈上新台阶。”
在上午的专题培训中,专家学者围绕“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的理论内容与教学方法展开。首批“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教育部首届百名“两课”优秀教师、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现代化研究所李萍教授以《中国式现代化的伦理旨趣及其文化逻辑》为题,阐述中国近代三大思想论战对中国现代化启蒙的深刻影响,回顾新时期开启中国现代化的艰难实践求索,进而提出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历史方向与文化逻辑。
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毛概”分教指委委员、国家级哲学社科人才项目入选者、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李楠教授在《中国式现代化理论融入高校“概论”课教学探析》的专题报告中,从中国式现代化理论融入高校“概论”课的价值意蕴、基本原则、现实挑战和创新路径四个方面进行了系统阐述。她指出教师应以“史论结合”的教学方法应对高校思政课的课程改革,实现“学理、道理、哲理”三者结合。
教育部第三批网络教学名师、陕西省教学名师、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夏永林教授以《把准课程定位凸显思想属性——以“概论课”第四章为例》为题,强调了教师将课程内容讲准确、讲活的重要性。围绕思政课教学比赛,强调理论功底、内容逻辑、教学设计和思想性是讲好思政课的关键。
在下午的专题培训中,专家们围绕“概论”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展开深入研讨。广东省“毛概”分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山大学中共党史党建研究院执行院长、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张浩教授以《思政课如何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为题,深入探讨了从理论深度、逻辑严密性、表达生动性三个维度优化教学效果的思路与方法。广东省“毛概”分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华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亢升教授在《“毛概”课程教学中的国际维度》的报告中强调国际关系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结合,对于打开思政课历史的纵深,增强学生对我国发展道路与国际格局的全面认知能力有重要意义。河南省高校思政课教指委“概论”分教指委委员、河南财政金融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张珺倩副教授,以第三届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学展示竞赛特等奖的经验为例,通过具体分析“邓小平理论”章节,详细阐释了在教学中树立学科意识、强化经典意识、突出问题意识的重要性。广东白云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张龙龙副教授基于在广东省第七届青年教师教学大赛中获得一等奖的经验,以《教学比赛的“道”与“术”——以〈毛泽东思想及其历史地位〉为例》为题,从方法论的角度探讨了思政课教师如何在教学比赛中提高理论阐释能力和课堂感染力。华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张冬利副教授以《以大历史观引领“毛概”课程教学的三重维度》为主题,阐述了思政课教学中应从连接价值、情绪价值、意愿价值三个层面激发学生的历史责任感与时代使命感。
在结班仪式上,华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王晓丽教授对各位专家学者的精彩讲授表示衷心感谢,对全体学员的积极参与和深入研讨给予充分肯定。她指出思政课建设关乎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和人才培养战略,思政课教师要不忘初心使命,主动适应学生需要和时代要求,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力量。
根据文件精神,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黄燕洪、曾瑾汇两位教师参会学习。她们表示,此次培训班为教师们搭建了高层次交流平台,有效推动了教学改革的理论探索与实践创新,对提升思政课教学质量、深化课程内涵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参加骨干教师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