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广东省教育厅关于开设“走在前列的广东实践”高校精品思政课程的通知》要求,从2025年秋季学期开始,在我校二年级第一学期全面开课,为开好讲好该课程,9月17日上午,马院召开“走在前列的广东实践”新任课教师试讲暨集体备课会。会议由学院副院长庄百鹏主持,学院教研室主任、教学督导组及无课的教师参会学习。

会议指出,开设“走在前列的广东实践”高校精品思政课程是深入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坚持不懈用党的创新理论铸魂育人,守正创新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的重要举措,是奋力开创广东高校思政教育新局面的又一标志性成果,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会议要求,全面把握“走在前列的广东实践”高校精品思政课程的总体安排,以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机结合的形式,向广大青年学生深入宣讲阐释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系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组织学生沿着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的足迹开展社会实践,深切体验和感悟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的实践魅力,教育引导广大青年学生真切感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进一步增强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争做这一思想的坚定信仰者、忠实践行者、接续奋斗者。
教师试讲环节:
五位新任课教师依次进行了课程试讲。
郭菡老师围绕“经济大省挑大梁”主题,阐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分析经济大省地位作用与着力点,以广东为例,从科技创新、产业融合、改革开放、国家战略落实、缩小城乡差距等方面介绍实践,并总结强化战略引领、激活创新等经验。

程晓老师以“480公里外侦察机、360公里上卫星”切入,课堂用现场投票、案例对比等教学方法解析国防内涵,理清“沉默成本”与“可见底气”关系,引导学生树立大国防观念,气氛热烈、效果显著。

刘思慧老师以“习近平总书记为何首次出京考察就选择广东?为什么首站选在了深圳?”为切入点,从“潮起珠江:始终站在改革开放前沿”讲述了广东从1978年至今改革开放的历史由来,有效引导学生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发展的战略擘画。

林小瑜老师围绕“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广东样板”展开,讲解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理论阐释及对广东的指导,结合韶关矿山修复、广汽埃安零碳工厂等案例,介绍广东生态建设实践,提炼经验启示。

邓鑫怡老师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为导入,结合现实案例深入阐述粤港澳大湾区的建立过程,展现了广东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的实践成效,条理清晰,让学生切实体会到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

点评环节:
学院教学督导组和听课教师对试讲内容进行了现场点评与指导,指出试讲老师备课充分、内容翔实、表达流畅,能够准确把握课程政治方向和教学要求,注重案例导入、互动设计和理论联系实际,展现了良好的理论功底与教学素养。同时,针对教学重点把握、案例选取、课堂组织、语言表达等方面提出了中肯建议,帮助教师进一步优化教学设计、提升教学效果。
研讨交流:
试讲结束后,现场老师进行深入探讨交流,围绕教学方案,就如何将理论讲授与社会实践有机结合、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如何通过实地调研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与使命担当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交流。
本次集体备课会与试讲活动不仅为新学期新课程的开设奠定了良好基础,也为思政课教师提供了交流互鉴、共同提升的平台。接下来,学院将继续加强课程建设与师资培训,确保该课程开好讲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