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研教研 >> 正文

马克思主义学院胥璟副教授开展《思想道德与法治》公开课暨集体备课活动

发布者: [发表时间]:2025-10-23 [来源]: [浏览次数]:

为深化思政课教学改革,提升教学质量,加强教师交流研讨,近日,我院胥璟副教授面向2025级专科中医学1.2班,讲授了一节《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公开课。本次授课以教材第三章第一节“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为主要内容,同时作为一次全院集体备课活动,多位教师到场观摩学习。

胥璟老师的课堂设计精妙,以学生为中心,层层递进,深入探讨了爱国主义的本质与价值。课程伊始,立足学情、解答疑惑,首先回应了同学们在“树洞”平台的课前留言,体现了对学生思想动态的关注。紧接着,巧妙引导、引出主题,由留言中的问题自然导出本次课的核心议题——“爱国主义”。课程主体部分逻辑严谨,启发性强:创设情境、引发思考,通过讲述一个爱国主义主题班会上发生的故事,抛出“爱国究竟是怎样的一种情感”这一深刻问题,引发了同学们的好奇与思考;随后,理论剖析、揭示本质,从道德范畴出发,层层深入地探讨了“为什么我们会爱国”,并结合生活实际阐明“爱国并非取决于对象的品质,而是根源于对自我身份的深刻认同与归属”,最终得出“爱国是每一位公民应当具备的基本道德”这一具有说服力的结论;继而,引经据典、贯通古今,借助季羡林先生“爱国须有国”的论述,分析中华民族在数千年历史长河中的生存环境,有力论证了“爱国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爱国主义是民族精神的核心内容”;最后,回归现实、点明要求,明确指出爱国不仅是民族精神的传承,更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个人层面的首要价值准则,对新时代青年提出了明确要求。

课后,参与观摩的教师们进行了集中评议,对本次公开课给予了高度评价。大家一致认为:整堂课教学节奏流畅,内容饱满。讲解深入浅出,逻辑推理严密,课堂氛围既严肃又活泼。同学们全程高度投入,紧跟老师思路深入思考,积极参与课堂互动和回答提问,学习效果显著真正实现了启发式教学为《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提供了较好的示范。

此次公开课暨集体备课活动的成功举行,是我院推动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提升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举措之一。它不仅展示了我院教师优秀的教学风采和扎实的学术素养,也为全体思政课教师提供了一个交流研讨、相互学习、共同进步的平台。我院将继续以高质量集体备课为抓手,深耕思政课堂,不断提升教育教学水平,切实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更好地担负起立德树人根本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