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我校思政部教师参加省“形势与政策”课备课会

发布者: [发表时间]:2021-03-30 [来源]: [浏览次数]:

3月28日,由广东省高等学校形势与政策教学研究基地主办的广东省2021年春季学期“形势与政策”课备课会在广州召开,我校思政部两名教师与来自其他高校的300多名教师参加了备课会研讨。

备课会现场

此次备课会时间紧凑,内容充实,总共安排了5个主旨演讲,分别是:一、陈金龙教授的《大历史观视域下中国共产党历史》,二、谢迪斌教授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辉煌成就与现实启迪》,三、赵中源教授的《全面把握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的要义与理路》,四、刘朋教授的《三中全会与伟大历史转折》,五、胡国胜教授的《筚路蓝缕,栉风沐雨——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与成就》。

首先,华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陈金龙教授回顾了中国共产党的创立过程及关于党的“一大”若干问题的考证。他强调我们要把握百年党史的主题,即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又要把握百年党史的主线,学史明理。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谢迪斌教授从光辉历程、伟大意义、时代启迪三个维度梳理新民主主义革命。就历程而言,谢教授总结出其中的脉络,他强调学术研究不一定对仗,但总结提炼的话语对仗则在一定意义上可以帮助记忆和理解。谢迪斌教授认为,新民主主义革命不仅是一场伟大的政治革命,而且是一场伟大的社会革命、精神革命。就启迪而言,党的领导是关键,人民至上是宗旨,科学理论是指南,实事求是是基础,奋斗精神是保证,自我革命是前提。

广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赵中源教授从不同角度厘清“现代化”的内涵,概括出“资本主义型态、社会主义型态和混合型态”这三种现代化基本类型,并归纳出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三次历史性革命和中国现代化形态所体现的四大特性。

中共广东省委党校校办主任刘朋教授讲述了真理标准大讨论的历史与中央工作会议如何奏响三中全会的前奏,细致地描述了历时5天的三中全会如何成为改变中国关键节点。

最后,华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胡国胜教授通过梳理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展现新中国在抗美援朝、普及教育、爱国卫生运动、援助边疆、基础设施、农业生产、工业发展、科技发展、国防建设等方面的成就。